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西藏自治区公安厅指挥中心受理报警求助电话

0891-6311110

0891-6311111

0891-6322307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新闻中心>专题专栏>荣誉之窗
走进西藏林芝通麦二级公安检查站——悬崖峭壁边的指挥官黄炳勇
日期: 2019-06-11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石杨 刘建伟

 图为中国警察网记者孙福会(左)、石杨(右)在川藏公路通麦大桥上采访黄炳勇。 中国警察网记者 王首锋 摄

图为黄炳勇疏导来往车辆。 中国警察网记者 王首锋 摄

图为7月26日,黄炳勇输完液后继续疏导来往车辆。 中国警察网记者 王首锋 摄

 

他的双脚离悬崖边仅有一脚宽
  “通麦天险”是川藏公路最难走的一段,也是川藏公路南线进出拉萨的必经之路,位于波密县和林芝八一镇之间。沿着帕隆藏布江峡谷西行的几十公里路段,是中国最典型的泥石流区,山体滑坡、路面下陷、飞石砸落时有发生,数十公里道路全都采取临时管制措施,推石填土,修修补补,能过则过,所有道路通行规则在这里完全行不通。
  7月22日,本报“西部行”赴西藏采访组从林芝的八一镇出发,通过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口后,真正体验到了“通麦天险”的“险”——一路悬崖峭壁,咆哮的帕隆藏布江尽现眼底;山路盘旋,对向的车辆擦边而过,异常惊险。这一天,小分队前往波密县以西92公里处的通麦二级公安检查站,采访这条险路上的指挥官黄炳勇。
  不期而遇
  当车行驶至一线天瀑布时,前方道路因山体滑坡大面积塌陷。抢修道路的施工工人告诉记者,丰沛的雨水将这段峡谷地段两侧的山石冲垮是常事。
  在耐心等待30分钟后,眼看着清出了一车多宽的道路,双向的车辆都准备启动。如果都挤到这个“瓶颈”处,可能谁也过不去,解决的办法只能是一长串的车辆向后退,既困难又危险,也正是因此往往谁也不愿让步。据说,前些年因此堵上一两天的时候都有。
  就在这时,在山体滑坡的转弯处,一辆大货车上跳下两位民警。一位满腿泥水、皮肤黝黑的民警拦住一侧的车辆,让对面的车辆首先通过。他不停地对着过往的司机说:“小心啊,千万小心,慢点开,慢点过!”自己的双脚却离悬崖边仅仅一脚宽的距离。看着一侧的车辆通过了,这才招招手让另一侧的车辆依次通过。
  因为接到紧急电话,需要返回检查站,这位民警便搭乘了我们采访组的车。在记者询问下,他带着四川口音介绍:“这里海拔1800米左右,前方有条通麦大桥横跨帕隆藏布江,是川藏公路318国道的咽喉要塞,是一座临时保通性工程,来过的人都管这里叫‘通麦天险’。”
  从一线天到通麦二级公安检查站,10公里,行驶了约30分钟。这一路,这位民警的一个手机插着充电宝,不时接着电话。同时,另一个手机也在不停地响着。他身上挂着“九大件”,对讲机也是两个。
  颠簸中,小分队终于抵达通麦大桥。“慢点,等对面的车过来了咱们再走。”在检查站对岸,民警嘱咐着,“这桥一次只能过一辆车,得限制过往车辆的速度,压着走。”
  过通麦大桥的时候,看着桥下呼啸而过的帕隆藏布江,大家身上不禁一阵阵地冒冷汗。
  抵达通麦二级公安检查站,林芝地区波密县公安局副局长侯国聪迎上来,指着一路陪我们过来的黑瘦民警说:“这就是你们的采访对象黄炳勇。”
  黄炳勇有些害羞:“我们平时的工作基本就是在那条路上来回走,没时间收拾干净就见到大家了,实在不好意思。”
  “拼命三郎”
  通麦的险可以用一组数字说明:今年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一)至7月22日,318国道102道班滑坡路段先后发生73次泥石流,“通麦天险”路段出现35次塌方,平均每四五天就发生一次。进入雨季,塌方更是三天两头发生。而让黄炳勇难以忘怀的是去年的通麦大桥垮塌。
  去年8月2日23时27分,通麦大桥铆索脱落致使桥面垮塌。桥上一辆货车坠入河中,车上乘坐的两人失踪,交通中断。
  当时,黄炳勇第一时间带着检查站的所有民警冲到了事故现场,“看到这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断开,我心里急死了,掉下去的人不知道去哪里了,还会让路上的车辆造成拥堵,交通瘫痪,耽误很多事情。”
  黄炳勇带着检查站的兄弟们,顾不得天黑,管不了路滑,一边赶着路打电话向上级汇报,一边连夜下到距离路面落差有25米深的易贡河滩寻找遇难人员。
  从月色朦胧到天色渐白,遇难人员仍不见踪影,黄炳勇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检查站对过往人员登记记录查询系统进行筛选。无数个电话,多方询问,终于找到遇难人员信息,联系到了家属。
  8月7日,为了确保318国道畅通,为了保证“通麦人行便桥”提前修复完成,为了这条交通要塞的安全,通麦大桥实行交通管制。8月的通麦依旧高温酷暑,黄炳勇和全站民警在这条险路上连续奋战了30余个昼夜。
  “车里装些干粮和矿泉水,停在悬崖边,我们几个拿块压缩干粮,揣瓶矿泉水,就分散在整条道上。”黄炳勇回忆道:“半夜2点回到站里是最正常不过的。”
  登记过往人员信息,维持过往车辆通行秩序,帮助困难人员过桥,三件事每天无数次在检查站里重复着,一直要到9月10日通麦大桥修复通车。
  就在黄炳勇向我们讲述这段难忘经历的时候,检查站外一阵嘈杂。原来,等候放行的司机有人不耐烦了。黄炳勇连忙赶过去说:“前面的路太窄了,两边都走,谁也过不去,只能单边放行。对面的车马上就过完了,一会儿就可以放行。”怕大家不放心,又补充了一句,“放心,不管再晚我们也会让大家顺利通过。”
  随后,他又跳上警车,通过车上的扩音设备从头到尾向等候车辆说明着。人们又安静下来,检查站前坐着的夫妻俩还赞道:“这儿的警察还真不错。”
  这天,下了一夜的雨。记者想起路上还没过完的车辆,一早赶到检查站。黄炳勇仍然挂着他的“九大件”忙碌着。抬手指挥期间,记者发现他手背上贴了一块医用胶布,输液后的标志。悄悄问了下旁边的民警王艳军才知道,他们一直忙到凌晨3时,所有车辆才顺利通过,黄炳勇在路上摔了一跤。记者过去看了一下,黄炳勇的腿上蹭破了一大片。
  “一直下雨,路太滑了,没注意脚下。”黄炳勇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对话:
  记者:黄炳勇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艳军(通麦二级公安检查站内勤民警):我们站长从来没有因为太疲惫或者天黑就放弃救援、帮助群众。他每天跑前跑后的,给我们很大的鼓励。
  记者:你们的工作有多危险?
  王艳军:我们每天工作基本都保持在10个小时以上,雨季期间每天2、3点都在路段上出勤,一个手电筒就上路了。有几次出勤,我们就在悬崖边上,天黑路滑,差点摔下去。还有一次山体滑坡,一块巨石落在离我们不到20公分的地方。
  微评:
  美在险途
  黄炳勇和检查站的全体民警驻守在群山险峻一日复一日,挑战艰险的工作环境,挑战无预告的泥石流、塌方,挑战或许一个不小心脚滑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危险。
  他们勤勤恳恳地守护在这段险境,视工作为事业,视人民为亲人,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敬业奉献的含义。
  或许你在路过通麦的路上会看到身着警服、黝黑面庞的年轻人,他未必就是黄炳勇,但是他一定像黄炳勇一样守护在你身边,为了你能平安走过这段险路。 
 

  • 主办:西藏自治区公安厅         ICP备案号:藏ICP备07000001号
  • 地址:拉萨市林廓东路26号 电话:(0891)6322307     邮编:850000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138号     网站标识码:5400000045